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上完这一课,听课的老师肯定了我以下做的这几个方面:
在教学这一课时,以下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富有情趣的儿童诗,我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把鼓励送给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说出“雨点像珍珠一样圆润,像钻石一样闪亮,像玛瑙一样晶莹剔透”,及时表扬学生想象力丰富,说得精彩,对学生后面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就是应该再让学生读好“透明的雨滴”。正确、及时、激励性的评价,建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更好地遵守了纪律,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出示荷叶图,学生回答了后面的小雨和雨点的快乐,我应该接着问:大大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荷叶像大大的圆盘。”我的评价是:你想到了荷叶的形状。有的说:“荷叶碧绿碧绿的。”我的评价是:你看到了荷叶的颜色。有的说:“荷叶像一柄大伞。”我的评价是: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真聪明。这样会处理得更好。
三、创设情境“美”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雨滴图,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的说:“我真是太舒服了。”有的说:“我很快乐。”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复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了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再看图理解“清凌凌”这个词,然后出示小鱼在水中游玩的情景,接着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鱼,这些小鱼在河里会做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们会在小河里捉迷藏。”有的说:“我们会在小河里吐泡泡。”还有的说:“我们会在小河里做游戏!”又例如:在理解“穿梭”时,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一个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表演“穿梭”,其他学生就是那些花丛,我用自己的描述语驾驶课堂:小朋友看,这只蝴蝶从这朵花前穿过,那朵花后绕过,这就叫“穿梭”。学生感到新奇又有趣,相信一定会印象深刻。
四、难点设计“巧”
课文的最后一节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全文的题眼所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先出示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我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来了,在荷叶——。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让他们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当然这一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尤其读的还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2《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变成各种夏天里的事物,最后当他看到小小的荷塘时却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体会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的感受。
在教学词语这一环节上,我用了以词带句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读准单个的词语,也能在具体的语句中把他读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读准课文,为下面朗读指导做铺垫。
在指导学生读雨滴和小鱼这一节,是由我直接引出进行朗读理解,重点抓住“睡和清凌凌”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再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让学生感受雨滴的舒服和小鱼的快乐。在接下去的两个小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说说他们最喜欢变什么,我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蝴蝶”是让学生在理解“穿梭”的基础上来想象画面,感受在花丛自由穿梭的感觉。在蝈蝈这一环节上通过一个说话训练让学生能学着诗的样式来说臆说,展开学生丰富的现象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因为语文毕竟是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
在后面的环节是提出“为什么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如何让学生理解,我想变成荷叶的原因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很快乐。我主要通过先让学生感受小伙伴们在荷叶边一起嬉戏玩耍,是非常快乐的,荷叶给小伙伴们带来了快乐,再去感受荷叶自己也是非常快乐的。
在说说写写的拓展中,我说:这位小朋友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因为他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那你想变成什么呢?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我预想的是让学生能写出如“我想变一棵大树,让小朋友乘凉;我想变一顶雨伞,给人们遮风挡雨。”这样的的句子,那么在这个拓展中就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快乐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是把学生引导到了正确的方向,学生的回答比较契合我的初衷,我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学生已经懂得快乐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在整堂课中,总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一直在那里罗嗦,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的时候,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说下去,而是照搬学生的话来作评价,这一点在以后的上课中还要注意。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儿童诗,是我代表学校参加由《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组织的全国青年教师个性大赛时上的一节课。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参赛级别最高的一次赛课。所以,当接到通知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当然更有一种沉甸甸的压力。非常荣幸的是,从精心备课、试教到正式赛课,我得到了我们曹校长手把手的指点和亲切的教诲,还有很多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能取得大赛一等奖的成绩,完全是承蒙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厚爱。我为拥有这么多的关爱感到无比的幸福,这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出色地完成工作。(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这首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而且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 ……此处隐藏10244个字……住重点的字词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方面我还做得不好,在引导上不是很到位,没有注重实际教学的生成,所作的预设和自己的教学准备也不够充分。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一节好课需要由教而研,再教再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就阅读课向其他老师学习,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13《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依据课文主旨,我创设了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童话情景中亲近大自然,带着玩耍的浓厚兴趣,走进色彩斑斓的夏天,想象“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他们的心里会是怎么想的?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夏日中的景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课的最后,我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夏天,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变点什么,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自己的心愿。虽然写出的一首首小诗略显稚嫩,但那是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体验,纯真情感,实实在在地展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收获。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14《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气息,优美的语言带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教完本课我有以下反思。
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合运用在低年级的诗文教学中。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另外,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使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使语文与美育和谐地得以整合。但也有不足之处。
1、朗读。朗读的形式较单薄,可以通过齐读,也可以指读或分组读,重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2、说话。指名汇报交流与同伴共同学习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效果较好,充分调动了学生交流表达的兴趣,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童真的情感。
3、再读。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教师评价作小结。其中我的评价语较单薄,还需要加强评价语言训练。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15《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于遐想中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表达了小诗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愉悦之情。在“新课程下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实践中,我尝试了《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堂教学,现就这一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
一、亮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会更有趣?你能用什么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常问的问题。在不断的学习与使用中,孩子们已习惯已喜欢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第一课时,他们提出了三种学法:画一画眼中的夏天;变一变,演一演;学习课文句式作诗。第一种学法“画一画眼中的夏天”作为昨晚的作业回家去做,为课前展示与课中作诗埋下伏笔,创设条件。第二种学法“变一变,演一演”贯穿学习全过程。变中求趣,演中求学。在学习第五节诗,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最后,用第三种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的诗句当回小诗人。我想只要掌握了方法,就有获得知识的本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创设情境,诵读成趣。这一课主要在变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心灵与诗歌亲密接触,自主感悟诗歌的意境。如:展示作品眼中的夏天,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变点什么?想做些什么?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张力和个性,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形成自己的审美的基础上,由课文所展示的美好事物延伸开去,抒发自己的理想,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像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方式,读出小鱼的幸福快乐、读出星星月亮的可爱、读出蝴蝶的轻巧、蝈蝈的嘹亮歌声,读出荷叶的快乐,读出对荷叶的赞美之情,读出对夏天自然万物的喜欢之情。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3、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还是字词教学,在阅读课中如何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字词的感悟来体验诗文,如“透明”“清凌凌”“穿梭”“歌唱”“眨眼”等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适当地表演,加深对“为什么想变”的情感体验。抓住第五节诗的省略号展开联想,想想还会有谁来,他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些什么?诗歌篇幅是有限的,给学生个性化体验的空间应是无限的。让学生用诗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自己想变……在这个富有个性、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的亮点。而教师的传授性语言、启发性语言为孩子创造一个浓厚的语言环境,为孩子描绘出一个美的情景,让孩子在大量倾听优美词句中不自觉地积累语言。
二、不足:
我在尽全力地努力,希望通过一节课,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体验、知识的积累,但是却总有许多缺憾与不足:
1、变一变、演一演贯穿全程,花费的时间是很多的,学习容量上就显得偏多,但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我觉得丢了哪一节,都不行,再加上我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把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想、教学风格完整地展现给在座的所有同行,提供参考与讨论的话题。所以在课时内容的取舍方面,就显得不够理想,上午第三节课也是我的语文课,我就问了孩子们,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一个孩子说对蝈蝈说说生活中快乐的事很有趣,可是说得太少了。如果时间能再宽松些,相信孩子们的课堂生成会更精彩,朗读与背诵环节也会更充分,为孩子尽情的表演留下更充足的空间。
2、在学习第三节诗,蝴蝶与蝈蝈时,本来还设计了认识夏天的小动物,读一首昆虫的儿歌作为课间调节与休息的环节,想为第五节诗的省略号的内容埋下伏笔,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都很高兴,读得也不错,我便把这一环节删去了,直接由变成蝈蝈放声歌唱,这样变多好啊,为什么却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我想这样处理既可以节省时间,情感过渡上也更自然,而在第五节最后的省略号处,有一个小组的学生经讨论还是说出了省略的内容,所以这一环节的处理我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恰当的。